来源:Y趣理说
年报季刚落下帷幕,一纸催款通告却再次把“老鼠仓”风波推上热搜。
3月10日,上海证监局发布了一则《行政处罚罚没款催告书》,当事人正式“实锤”——华安基金前基金经理张亮。因在任职期间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股票交易,最终被处以没一罚一,总计3132.52万元的罚没款,并附加十年市场禁入的重磅处罚。
但问题是,处罚下来了,钱却还没交。监管部门只能公告催缴,眼睁睁看着这出“老鼠仓未完待续”的闹剧继续上演。
而这起事件,也直接把华安基金推上了风口浪尖:作为一家老牌公募,内部风控怎么做到让老鼠仓持续四年?离职审计出了什么纰漏?张亮出事了,谁来兜底?
当老鼠仓阴影未散,投研总监老将“带头亏”,基金规模大幅缩水,权益类业务一塌糊涂,基民只能一边被套牢,一边眼睁睁看着管理费照收不误。
华安基金,这几年到底怎么了?
01
老鼠仓“实锤”,华安选择沉默
张亮事件并不是一场“捕风捉影”的坊间传闻。从监管披露的资料来看,他从2018年起开始利用职务便利,通过家人账户“对照买股”,累计趋同交易393只股票,金额超过6.6亿元,非法获利1566万元。
而此事发生期间,他正任职华安基金,管理多只产品。
老鼠仓是公募基金行业的“高压线”,张亮的行为已经不是“风控不严”能解释的,更像是彻头彻尾的制度漏洞。
可令人意外的是,面对这样一桩严重的内部腐败案件,华安基金至今保持沉默——没有公开道歉,也没有任何说明,更没有就此事对投资者作出任何交代。
沉默,不是高情商,是失责。
02
权益团队业绩崩塌
比“老鼠仓”更让基民揪心的,是华安基金的整体投资表现,尤其是权益类产品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到目前,华安基金旗下大约三成产品自成立以来就是负收益!这当中不仅有被动指数型基金,也有主动管理类产品,这些可不是几个月的“回撤”,而是从成立到现在,就一直亏!
而且令人担忧的是,这些亏损产品并非什么“新生代”在管,恰恰是一些“老将”坐镇。
比如现任权益投资研究部高级总监杨明,从2006年就担任基金经理,任职年限超16年。
但就是这样一位“老将”,却在近三年里,交出了三只基金“全线飘绿”的成绩单。
其中,华安策略优选A近三年累计跌幅高达31.23%,大幅跑输基准,杨明的管理总规模也从2021年的170多亿缩水至52.97亿。
连资深投研总监都亏得趴下,在这投研体系下的其他经理自然也不容乐观。
万建军:一拖多、同质化、全面“翻车”
另一位备受诟病的基金经理是万建军。
作为华安基金旗下管理基金数量较多的基金经理之一,他目前在管基金多达7只,从2021年之后市场高点发行的基金里,仅1只任职时间最久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,其余6只亏损惨重,最大亏损幅度达到-43.24%。
但近三年全部负收益,没有一只“幸存基”。
如果说行情不好是客观原因,那么万建军“一拖多”的管理方式则是拖累他整体业绩的因素之一。
“一拖多”带来的分身乏术、重仓股高度重复、投资思路僵化,则暴露出华安内部基金经理管理机制的问题。
当一个人手握多个产品,却无法做到有效分层配置时,结果就只剩“涨一起涨、跌一起跌”,最后就是“一片绿油油”。
王春接手张亮基金,业绩雪上加霜
而接手张亮基金的,是老将王春,任职年限接近15年。
原本希望他能“救火”,结果不仅没救下来,还让基金“进一步溃败”。
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王春管理的4只基金合计规模仅22.82亿元,对比高峰时期直接“腰斩”。
业绩方面更是一地鸡毛:今年以来、近一年、近三年,全线为负。近三年平均跌幅超过44.49%。
华安基金是怎么挑选接棒人的?有没有评估过他的管理能力、过往业绩?这些问题投资者没有答案。
别以为华安基金只有这些“老将”,还有一些曾靠单只基金出圈的“爆款经理”。
比如饶晓鹏,曾经被市场认为是稀缺的“全天候”基金经理,但在市场风格切换后就开始频频“踩雷”,产品回撤大、风格漂移严重。如今也陷入产品长期乏力的困境。
Wind数据显示,华安基金旗下共有73位基金经理,但没有一位能稳稳扛起权益大旗。
03
权益业务烂摊子,管理费“稳赚不赔”
Wind数据显示,2024年华安基金仍收取了26.3亿元管理费。
而这背后,是大批产品净值持续下跌,基民苦苦“守仓”的现实。从而造就“赚了管理费、亏了客户钱”的局面。
你亏我还能赚,不努力也能收钱,试问这样的激励机制,华安还能出多少爆款基金?
华安基金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公募基金之一,在行业中曾有过不少辉煌时刻。
但随着市场加速分化,“强者恒强”的趋势越来越明显。头部基金公司在不断推陈出新,打造拳头产品,构建研究体系,布局长期价值。而华安还在靠“老将+爆款”的模式吃老本,显然已经跟不上节奏。
老鼠仓、产品亏损、风控失灵、投研失速,这些问题若不彻底解决,华安基金即使规模还维持在“6000亿+”的体量,也难掩其在投资者心中的信任崩塌。
投资者最看重的从来不是包装、也不是段子,而是:你能不能替我把钱赚回来。
对基金公司来说,过去的光环、曾经的爆款,早已不再是护身符。市场只看当下,看实绩。
如果产品长期亏损、管理层选择沉默、风控体系漏洞百出,那投资者终会用脚投票,离你而去。
你怎么看华安基金?
本文来自作者[雨珍]投稿,不代表四季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xn--9wys0p7ub.cn/yelw/2025sop04-9971.s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四季号的签约作者“雨珍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华安基金的崩塌,从张亮开始?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四季号]内容主要涵盖:国足,欧洲杯,世界杯,篮球,欧冠,亚冠,英超,足球,综合体育
本文概览: 来源:Y趣理说 年报季刚落下帷幕,一纸催款通告却再次把“老鼠仓”风波推上热搜。 3月10日,上海证监局发布了一则《行政处罚罚没款催告书》,当事人正式“实锤”——华安...